髑髗
拼音dú lú
注音ㄉㄨˊ ㄌ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即髑髅,指死人的头。 清 黄景仁 《冬青树引和谢皋羽别唐珏韵》:“西来妖慧曳长尾,髑髗夜走沥龙髓。”参见“ 髑髏 ”。
基本含义
- 指头颅或骨头被人拿来祭祀或供奉。
详细解释
- 髑髗是一个古代词语,指的是头颅或骨头被人拿来祭祀或供奉的行为。这个词语常常用来形容残忍或暴虐的行为,以及对人类尊严和尊重的侵犯。
使用场景
- 髑髗这个成语可以用在描述一些残忍或暴虐的行为上,比如战争中的屠杀、暴力行为等。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尊重他人尊严的人或行为。
故事起源
- 髑髗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仪式。在古代,人们相信通过祭祀神灵可以获得保佑和庇护。而将头颅或骨头作为祭品供奉的行为被视为非常残忍和不人道的。因此,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成语结构
- 髑髗是一个双音节的成语,由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这个暴君行为凶残,简直如同髑髗一般。2. 在战争中,无数无辜的人成为了髑髗的牺牲品。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髑髗这个词语的发音和形状,来帮助记忆。想象一个头颅或骨头被人拿来供奉的场景,然后将这个场景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祭祀仪式的相关知识,以及了解其他与残忍和暴虐相关的成语,比如酷刑、屠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坏人对小猫做了很残忍的事情,简直像个髑髗。2. 初中生: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残忍的战争,许多人成为了髑髗。3. 高中生:我们应该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不要让世界变成一个髑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