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坐行在词典中的解释
zuòxíng

坐行

拼音zuò xíng

注音ㄗㄨㄛˋ ㄒ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以膝着地而行。《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执羞者坐行而入。” 杜预 注:“坐行,膝行。”《战国策·秦策三》:“﹝ 伍子胥 ﹞坐行蒲伏,乞食於 吴 市。”

基本含义

  • 指自己不亲自去做,而是指派他人去完成某项任务。

详细解释

  • 坐行这个成语中的“坐”指的是坐在一旁,不亲自动手,而“行”指的是去完成任务。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不愿意亲自去做事情,而是通过指派他人来完成。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某人不愿意亲自去做事情,而是通过他人来代劳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批评某人不负责任,只顾自己享受权利而不愿意承担责任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坐行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唐朝时期,有一位贪官懒政,只顾享受权利而不愿意亲自去处理政务。他常常坐在官府一旁,指派他人去办事。因此,人们用“坐行”来形容这种行为。

成语结构

  • Subject + 坐行

例句

  • 1. 他是个坐行之人,从来不亲自动手。2. 这位领导官僚主义严重,总是喜欢坐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坐在椅子上,看着别人在为他工作,他自己却什么都不做。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坐行相关的成语,如“坐享其成”、“坐吃山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坐行之人,从来不亲自动手做作业。2. 初中生:老师总是坐行,从来不上课,让我们自学。3. 高中生:政府官员应该亲自去了解民情,而不是坐行指派他人去调查。

拆字解意

坐行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