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草骡在词典中的解释
cǎoluó

草骡

拼音cǎo luó

注音ㄘㄠˇ ㄌㄨㄛˊ

繁体

基本解释

  • 牝骡。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草骡不产,产无不死;养草骡常须防,勿令杂羣也。”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愚笨而顽固,不肯改正错误。

详细解释

  • 草骡是由“草木”和“骡子”两个词组成的,草木指的是草,骡子指的是一种杂交动物。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像骡子一样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劝告和教导,坚持错误的观点或行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不听劝告,执迷不悟,不愿意改正错误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某些顽固的人或者某些固执己见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关于草骡的故事,最早见于《战国策·魏策》。据说,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个官员名叫公孙鞅,他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但是被一些保守派官员所反对。其中有一个官员称他为“草骡”,意思是他的建议就像是一头草骡,不值得一提。后来,公孙鞅的改革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而那些反对他的官员却被认为是愚蠢和顽固的。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草木”和“骡子”。

例句

  • 1. 他就是个草骡,一直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不肯改正。2. 不要像个草骡一样,听听别人的建议也许会有好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草木”和“骡子”两个词进行联想,想象一头顽固的骡子在吃草时不愿意离开,表示一个人固执己见,不肯改正错误的意思。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成语和其含义,可以提高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他不听老师的话,真是个草骡!2. 小学生:我的朋友不听我的劝告,他真是个草骡。3. 初中生:我的同桌总是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他真是个草骡。4. 高中生:他不肯接受批评和建议,一直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真是个草骡。5. 大学生:有些人就是不肯改正自己的错误,真是一群草骡。

拆字解意

草骡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