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蟊贼在词典中的解释
máozéi

蟊贼

拼音máo zéi

注音ㄇㄠˊ ㄗㄟ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蟊贼 máozéi
    (1) [grain-destroying insects;termite;vermin]∶吃禾苗的两种害虫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诗·小雅·瞻卬》
    我有蟊贼,岑君遏之。——《后汉书·岑彭传》
    (2) [a person harmful to the country and people]∶比喻危害国家或人民的人
    蟊贼内讧。——《诗·大雅·召旻》

英文翻译

  • 1.a person harmful to the country and people; pest

详细解释

  • (1).吃禾苗的两种害虫。《诗·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 毛 传:“食根曰蟊,食节曰贼。”《东观汉记·徐防传》:“京师淫雨,蟊贼伤稼穡。” 宋 胡錡 《耕禄稿·拟力田诏》:“尔郡国循行阡陌,宜究民恫,以劭农为急,若有蟊贼痒而稼者锄之。”
    (2).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诗·大雅·召旻》:“天降罪罟,蟊贼内訌。”《后汉书·岑彭传》:“我有蟊贼, 岑君 遏之。” 李贤 注:“蟊贼,食禾稼虫名,以喻姦吏侵渔也。”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四人帮’是党的蟊贼,国家的祸水,人民的死敌, 中华 民族的败家子!”

基本含义

  • 指心思狡诈、行为恶劣的盗贼。

详细解释

  • 蟊贼一词出自《红楼梦》第五回,形容一个人心思狡诈、行为恶劣,具有盗贼的品质。蟊贼的特点是狡猾、贪婪、不择手段,常常利用欺骗、偷窃等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使用场景

  • 蟊贼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不正、心机深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伪善、欺诈、贪婪的人,或者指那些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的人。

故事起源

  • 蟊贼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贾家的兴衰和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小说中,蟊贼一词用来形容那些心思狡诈、行为恶劣的人物,如贾琏的妾室王熙凤。

成语结构

  • 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蟊”表示蛊惑、迷惑,第二个字“贼”表示盗贼。

例句

  • 1. 这个人心机太重,真是个蟊贼。2. 不要相信他,他是个蟊贼,总是骗人。3. 小明本来是个好孩子,可是被坏朋友带坏了,变成了一个蟊贼。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蟋蟀偷窃财物,形象地表示一个人心思狡诈、行为恶劣。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蟊贼相关的成语,如“蟊贼心虚”、“蟊贼无赖”等,以加深对蟊贼这一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同学老是偷别人的东西,他真是个蟊贼。2. 初中生:我不喜欢那个同学,他总是欺负别人,真是个蟊贼。3. 高中生:这个政客利用谎言骗取选民的支持,他真是个蟊贼。4. 大学生:这个公司老板为了牟取暴利,不惜伤害员工权益,真是个蟊贼。5. 成年人:这个政府官员贪污受贿,损害国家利益,他是个蟊贼。

拆字解意

蟊贼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