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腥
拼音mí xīng
注音ㄇㄧˊ ㄒㄧㄥ
繁体
基本解释
麋的生肉。《礼记·内则》:“麋腥、醢、酱。” 孔颖达 疏:“腥谓生肉,言食麋生肉之时,还以麋醢配之。” 孙希旦 集解:“麋腥,谓生切麋肉,以醢酿之。”
基本含义
- 形容气味浓烈、刺鼻。
详细解释
- 麋腥一词由“麋”和“腥”两个字组成。麋指的是一种野生的鹿类动物,而腥则表示肉类或动物体内所散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麋腥形容气味浓烈、刺鼻,常用来形容恶臭或令人不快的气味。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种气味非常难闻或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情况。也可用于比喻某种事物或行为让人感到厌恶或不悦。
故事起源
- 麋腥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麟之趾》中:“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麋腥。”这是一首描写古代贵族青年的诗歌,其中用麋腥来形容公子身上的气味,意味着公子的气味浓烈而刺鼻。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这个垃圾桶里的麋腥味太难闻了。2. 这个厕所的气味真是麋腥扑鼻。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麋腥”联想为一只麋鹿散发出来的刺鼻气味,用来形容气味浓烈、刺鼻的情况。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气味相关的成语,如“腥风血雨”、“臭名昭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妈妈,这个垃圾桶里有一股麋腥味,我们快倒掉它吧!2. 初中生:这个教室里的麋腥味太重了,我们要提醒老师通风。3. 高中生:这个地方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难以忍受的麋腥味,我们决不能忍受这种环境。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