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除托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útuō

除托

拼音chú tuō

注音ㄔㄨˊ ㄊㄨㄛ

繁体

基本解释

  • 蚕结茧后除去草荐。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农蚕》:“风雨而寒,则贮火其下,曰炙山,晴暖则否;三日而闢户,曰亮山;五日而去藉,曰除托;七日而采茧为落山矣。”

基本含义

  • 指除去、摆脱不必要的托词和借口,直接处理问题。

详细解释

  • 除托一词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冯唐嚣,除托于齐。”意为冯唐的托词被齐国揭露并除去。在现代汉语中,除托通常用来形容去除掩饰和借口,直面问题,直接解决困难。

使用场景

  • 除托常用于劝告、鼓励和批评之中,用来告诫他人要勇于面对现实,不要找借口逃避问题。此外,除托也可用于个人自我反省,提醒自己要勇于直面困难,不要回避挑战。

故事起源

  • 据《左传》记载,冯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大臣,他在一次战争中失败后,向齐国国君提出了许多托词和借口,试图推卸责任。然而,齐国国君识破了他的伪装,揭露了他的托词,让他无所遁形。从此以后,人们用“除托”来形容去除掩饰和借口的行为。

成语结构

  • 除托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除”和名词“托”组成。

例句

  • 1. 他总是善于除去各种托词,直面问题。2. 在工作中,我们要勇于除托,直接解决困难。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除托的发音“chú tuō”与“除脱”进行联想,让“除脱”代表除去掩饰和借口,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新闻和故事来进一步了解除托的使用场景和意义。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与除托相似的成语,如“去伪存真”、“言必信,行必果”等,来拓展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勇敢地除托,直面困难,努力学习。2. 初中生:同学们,不要找借口逃避责任,我们要勇于除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必须除托,努力备考,争取取得好成绩。

拆字解意

除托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