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吴质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ì

吴质

拼音wú zhì

注音ㄨˊ ㄓ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即月中之神 吴刚 。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吴质 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姚文燮 注引 明 何孟春 《馀冬序录》:“ 吴刚 字 质 ,謫月中砍桂。” 元 吴师道 《中秋次同院人韵》:“终宵倚树怜 吴质 ,何处登楼觅 庾公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倚树思 吴质 ,吟诗忆 许棠 。”详“ 吴刚 ”。
    (2). 三国 魏 人,以文名重于时。 文帝 为太子时,与之过从甚密。见《三国志》本传。 唐 许敬宗 《为司徒赵国公谢皇太子寄诗笺》:“ 无忌 幸从 神武 ,愧乏 王粲 之才;忝降斯文,益深 吴质 之恋。”

基本含义

  • 指人品高尚,品德优良。

详细解释

  • 吴质出自《左传·昭公十年》:“吴人以质有美者,而献之于楚。”吴国的人民把有美德的人称为“吴质”。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道德优良,具有良好的品质和素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品德高尚,用来形容人的美德和高尚品质。

故事起源

  • 吴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国家,吴质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用来描述吴国的人民对于有美德的人的称呼。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赞美人品高尚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学校的吴质,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2. 在困难时期,他表现出了吴质的品质,帮助了很多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吴质”与“品德高尚”、“美德”等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品德和美德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品行端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是我们班的吴质,他总是乐于助人。2. 小学生:我妈妈告诉我要做一个吴质的人,要对人友善。3. 初中生:老师常常用吴质来形容我们班的班长,因为他总是帮助大家。4. 高中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吴质,为同学们做好榜样。

拆字解意

吴质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