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屯
拼音tuì tún
注音ㄊㄨㄟˋ ㄊㄨ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犹退守。《宋书·索虏传》:“虏退屯 土楼 ,又退还 滑臺 。”《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下》:“ 北汉 军退屯 阳城 。” 明 于慎行 《穀山笔麈·夷考》:“ 回鶻 兵至 横水 ,退屯 释迦泊 。”
基本含义
- 指军队或人员离开驻扎的地方,撤退到原来的地方。
详细解释
- 退屯是一个军事术语,由“退”和“屯”两个字组成。指军队或人员离开驻扎的地方,撤退到原来的地方。这个成语也可用于比喻其他事物的撤退或回归。
使用场景
- 退屯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军队撤退到原驻地的情景,也可以用于比喻其他事物的撤退或回归。常用于军事报道、历史故事、演讲或文章中。
故事起源
- 退屯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资治通鉴·唐纪·武德六年》一书中。当时,唐朝遭到突厥的入侵,唐高宗命令大将军李靖率领军队前往抵御敌军。经过激烈的战斗,唐军取得了胜利,突厥军队被迫撤退。唐高宗下令李靖将军队退回原来的驻地,这就是“退屯”的由来。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
例句
- 1. 在战争中,胜利的一方总是可以退屯,而失败的一方则只能被迫撤退。2. 这个项目的计划出现了问题,我们需要退屯一步重新考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支军队在战斗之后撤退回原来的驻地,这样就能够记住“退屯”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军事有关的成语,如“破釜沉舟”、“固若金汤”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昨天下雨了,我和朋友退屯到教室里避雨。初中生:考试结束后,同学们都退屯到图书馆复习功课。高中生:面对失败,我们不能退屯,要勇敢面对并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