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讹略在词典中的解释
élüè

讹略

拼音é lüè

注音ㄜˊ ㄌㄩㄝ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谓音译的讹误和省略。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闍那崛多》:“本国有寺,名曰 大林 ,遂往归投,因蒙度脱,其郁波弟耶?此云常近受持者,今所谓和上,此乃 于闐 之讹略也。”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闍那崛多》:“ 闍那崛多 , 隋 言 德志 , 北贤豆 揵陀囉国 人也, 隋 言 香行国 焉。”自注:“ 贤豆 ,本音 因陀罗婆陀那 ,此云主处,谓天帝所护故也, 贤豆 之音,彼国之讹略耳。”《中国佛教·翻译名义集》:“至于 玄奘 、 义净 等新译经论中名相的音译,多和旧译不同,而 奘净 二师往往认旧译为讹略。”
    (2).错误和漏略。 元 李好文 《<太常集礼稿>序》:“遂暨一二同志蒐罗比校,访残脱,究讹略,其不敢遽易者,亦皆论疏其下。”

基本含义

  • 指故意歪曲、捏造事实,以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

详细解释

  • 讹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讹”指的是故意歪曲、捏造事实,以欺骗他人;“略”表示简要、概括。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以故意歪曲、捏造事实的方式欺骗他人,并以简要、概括的方式进行操作。

使用场景

  • 讹略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些人在说话、行事时故意歪曲、捏造事实,以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说谎、编造事实的人,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警惕和识别虚假信息。

故事起源

  • 关于讹略成语的具体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中国古代文化中流传着许多关于欺骗行为的故事和典故,这些故事可能为这个成语的形成提供了背景。

成语结构

  • 成语“讹略”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讹”在成语中作为动词,表示故意歪曲、捏造事实;“略”在成语中作为动词或形容词,表示简要、概括。

例句

  • 1. 他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惜讹略他人的信任。2. 这个商人经常使用讹略手段来骗取顾客的钱财。3. 在信息时代,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避免被讹略。

记忆技巧

  • 为了记忆这个成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想象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他的嘴巴歪曲变形,这就是“讹”的形象。2. 将“略”想象成一个手指在纸上简要、概括地写字的动作。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欺骗、虚假相关的成语,如“弄虚作假”、“假公济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讹略的方式骗了同学的零食。2. 初中生:这个小偷利用讹略手段偷走了我家的贵重物品。3. 高中生:政客们经常通过讹略来掩盖自己的错误行为。4. 大学生:我们应该教育人们要远离讹略,维护社会的正义。希望这个关于“讹略”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讹略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