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儒硎在词典中的解释
xíng

儒硎

拼音rú xíng

注音ㄖㄨˊ ㄒ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秦始皇 既焚书,恐天下不服,乃密令冬月种瓜于 骊山 陵谷温暖处;瓜结实,诏博士诸生往视,因填土杀之。事见《史记·儒林列传》 张守节 正义引 汉 卫宏 《诏定古文尚书序》。后因以“儒硎”谓读书人遭受的浩劫。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加以 建鄴 阳九,劣免儒硎; 江陵 百六,几从士壠。” 王国维 《<国学丛刊>序》:“番番良士,劣免儒硎;莘莘胄子,翻从城闕。”

基本含义

  • 指儒家思想的精髓和核心。

详细解释

  • 儒硎一词源自《论语·子罕》中的一句话:“君子之学文,约而已矣。”其中的“约”字在古代意为磨砺、磨练,而“已矣”则表示已经足够。儒硎的含义是指儒家学说经过磨砺和修炼后的精华和核心,强调了儒家思想的实践性和精深性。

使用场景

  • 儒硎一词常用于描述儒家学说的精妙和博大精深,可以用于教育领域、文化讲座、论文等场合。

故事起源

  • 儒硎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程颢的《春秋左传大义序》中,用来形容儒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这个词被广泛引用和使用。

成语结构

  • 儒硎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儒”是指儒家学说,“硎”是指磨砺、磨练。

例句

  • 1. 学习儒家学说要深入儒硎,不能只停留在表面。2. 只有经过儒硎的学习和修炼,才能真正理解儒家思想的真谛。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儒硎”拆分为“儒”和“硎”,并将“硎”与“磨砺”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儒硎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对儒家学说和儒硎有更深入的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论语》和其他相关的儒家经典著作。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磨砺自己,成为一个儒硎的人。2. 初中生:儒硎是儒家学说的精髓,我们要学习儒家思想。3. 高中生: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儒硎,才能真正理解儒家学说的内涵。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将努力磨砺自己,成为一个儒硎的学子。

拆字解意

儒硎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