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口子
拼音dǎo kǒu zi
注音ㄉㄠˇ ㄎㄡˇ ㄗㄧ
繁体
基本解释
指江河决口。《老残游记》第十三回:“俺这 黄河 不是三年两头的倒口子吗?”
基本含义
- 指人说话反复无常,言而无信。
详细解释
- 倒口子是指一个人说话反复无常,言而无信,经常改口或者食言。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一个人的言行不一致,不可靠的特点。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倒口子常常用来形容那些经常改变主意、言而无信的人。可以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的不诚实、不可靠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关于倒口子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但这个成语的意义和形象都非常生动。它来源于人们对于一个人嘴巴反复无常的形象的描绘和总结。
成语结构
- 倒口子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倒”、“口”、“子”三个字组成。其中,“倒”表示反复无常的意思,“口”表示嘴巴,“子”是一个常用的助词。
例句
- 1. 他一会儿说要帮忙,一会儿又说没时间,真是个倒口子。2. 这个人说话不算数,经常改口,你要小心他是个倒口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倒”字与“口子”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的嘴巴反复无常,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倒口子”相关的成语,如“一言九鼎”、“言而无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刚才说要给我买糖果,现在又不给了,他真是个倒口子。2. 初中生:这个政客之前说要改善教育,现在却削减了教育经费,真是个倒口子。3. 高中生:这个公司的老板一会儿说要提升员工福利,一会儿又说没钱了,真是个倒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