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白牒在词典中的解释
báidié

白牒

拼音bái dié

注音ㄅㄞˊ ㄉ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未用印的公文。 宋 王溥 《唐会要·大理寺》:“当寺司直评事,应准敕差出使,请废印三面,比缘无出使印,每经州县及到推院,要发文牒追获等,皆是自将白牒,取州县印用。因兹事状,多使先知,为弊颇深。”
    (2).泛指官府文书。 清 姚鼐 《送侍潞川主德州书院用前夕在扬州留别韵》:“策名白牒中,早与南宫荐。”

基本含义

  • 指用白色的纸牌或纸条写下的信件,也比喻无意义的文件或冗长的文书。

详细解释

  • 白牒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的《旧唐书·房玄龄传》中,意为用白色的纸牌或纸条写下的信件。后来,这个词语也被引申为指无意义的文件或冗长的文书。白牒强调了文书的无用性和冗长性,形象地揭示了办事效率低下和官僚主义的问题。

使用场景

  • 白牒一词常用于形容文书繁琐、程序冗长、事务繁重的情况。可以用来讽刺政府机构、官僚主义,以及一些繁文缛节的行为。

故事起源

  • 白牒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的《旧唐书·房玄龄传》中。当时,唐代宰相房玄龄上奏皇帝的奏折被皇帝认为过于冗长,便用白色的纸牌写了一张信给房玄龄,表示他希望房玄龄能够简化奏折,不要再写冗长的文书。从此,白牒一词便成为形容冗长文书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 白牒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结构。

例句

  • 1. 那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太低了,每天都要填写一大堆的白牒。2. 这份文件写得太冗长了,简直就是一张白牒。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白牒的发音“白叠”,想象一下在白色的纸牌上叠叠加加写了很多无意义的文字,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官僚主义、冗长文书相关的成语,如“文过饰非”、“繁文缛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堆作业,每天都要写好多白牒。2. 初中生:政府办事效率太低了,每次办个手续都要填写一堆白牒。3. 高中生:这份实习报告写得太冗长了,简直就是一张白牒。4. 大学生:这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太低,每天都要填写一大堆的白牒。

拆字解意

白牒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