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迟廻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íhuí

迟廻

拼音chí huí

注音

繁体遲廻

基本解释

  • 亦作“ 迟迴 ”。亦作“遟迴”。同“ 迟回 ”。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 彊 (太子 刘彊 )遂因左右陈诚,愿备藩辅, 世祖 遟廻者久之,乃许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负》:“苟使君强自迟迴至冰散,则君尚欲开口,其事焉得哉!”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二:“ 皋疆 ( 冯皋疆 )入丁酉乡帘,老吏 沉 某为富人 赵 通节,缓颊再三, 皋疆 迟迴上科事,惧不敢应。”《文选·鲍照<放歌行>》:“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廻。” 张铣 注:“迟廻,不行貌。” 唐 颜真卿 《题杼山癸亭》诗:“迟迴未能下,夕照明村树。” 潘飞声 《秋感》诗之一:“海上迟廻滞去程,入秋风物倍凄清。”《晋书·顾众传》:“及 敦 ( 王敦 )构逆,令 众 出军, 众 迟迴不发。” 唐 张说 《为妓人祭故主文》:“心思往而莫遂,足欲返而迟迴。” 宋 贺铸 《河满子》词:“每恨相逢薄处,可怜欲去迟迴。”

基本含义

  • 迟廻指迟迟回来,形容迟迟不归或耽误回来。

详细解释

  • 迟廻是由“迟”和“廻”两个字组成的,迟指晚、慢,廻指回来。迟廻的意思是迟迟不归或耽误回来,形容人行动迟缓或不能按时回来。

使用场景

  • 迟廻常用于形容人迟迟不归或耽误回来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迟到、迟返、拖延等情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用迟廻来表达对某人行动迟缓的不满或不耐烦。

故事起源

  • 迟廻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一章中,原文是:“乘舆千里,迟迟不归”。这句话意味着坐车行驶了千里,却迟迟不归,形容人行动迟缓或不能按时回来。

成语结构

  • 迟廻由两个汉字组成,以形容词“迟”修饰动词“廻”。

例句

  • 1. 他约定好的时间总是迟廻,让人等得很不耐烦。2. 他迟廻的借口总是没完没了,真是令人生气。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迟廻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迟迟不归的路上迷路了,迷路的路线像个圆圈一样一直延续下去,所以他迟迟未能回来。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更多相关的成语来扩大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一些与迟廻相关的成语有:迟疑不决、迟疑不决、迟疑不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上课总是迟廻,老师都生气了。2. 初中生:他比赛迟廻了,结果错过了比赛。3. 高中生:他迟廻交作业,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拆字解意

迟廻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