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緼举火
拼音shù fù jǔ huǒ
注音
繁体束緼舉火
基本解释
同“束縕请火”。 清 钱谦益 《吕季臣诗》序:“国破家亡,年衰岁暮,束緼举火,轢釜待炊, 季臣 意殊安之。”
基本含义
- 比喻解放思想,推陈出新。
详细解释
- 束缚举火是一个由两个成语组成的短语,束缚指被限制、约束;举火指点燃火焰。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比喻解放思想,推翻旧的束缚,追求新的进步和发展。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个人或团体在思想观念上有所突破,打破传统束缚,勇于创新和改革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个人或团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超越自我,追求进步和创新的精神。
故事起源
- 束缚举火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提倡改革和创新,主张推翻束缚思想的旧观念。他在一次演讲中使用了“束缚举火”的比喻,意味着只有打破旧的束缚,才能点燃新的火焰,追求进步和发展。
成语结构
- 成语“束缚举火”由两个独立的成语组成,分别是“束缚”和“举火”。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不断地束缚举火,不断提出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2. 这个团队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勇于举火,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束缚”和“举火”两个词进行联想,想象自己在束缚的环境中举起火把,点燃新的火焰,追求进步和创新。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韩非子的思想和哲学观点,了解他对改革和创新的贡献,以及他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勇敢地束缚举火,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成绩。2. 初中生:我们应该打破束缚,举火创新,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3. 高中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敢于束缚举火,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4. 大学生: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勇于解放思想,推陈出新,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