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害
拼音bāo hài
注音ㄅㄠ ㄏ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盘剥伤害。《旧唐书·韦巨源传》:“树怨天下,剥害生灵,兆庶流离,户口减耗。”《明史·神宗纪一》:“天旱,虽由朕不德,亦天下有司贪婪,剥害小民,以致上干天和,今后宜慎选有司。”
基本含义
- 指剥夺、伤害他人的行为。
详细解释
- 剥害是由“剥”和“害”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为剥夺、伤害他人的行为。它形容人以恶意剥夺他人的权益或造成他人损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使用场景
- 剥害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和谴责那些以不正当手段剥夺他人权益或伤害他人的人。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社会现象,如贪污腐败、欺诈行为、恶意中伤等。
故事起源
- 关于剥害的具体故事起源不详。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广泛,可能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成语结构
- 剥害是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这个公司高层通过贪污行为剥害了股东的利益。2. 他用谎言和诽谤剥害了别人的声誉。3. 那个小偷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剥害了无辜的人们。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剥夺”和“伤害”等相关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剥害这个成语的含义。另外,可以将相关的例句和场景与剥害这个成语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剥削”、“害人不浅”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欺负同学是一种剥害行为。2. 初中生:在网络上散播谣言是一种剥害他人的行为。3. 高中生: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制止剥害老百姓的行为。4. 大学生:人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不进行任何剥害他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