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侍读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ì

侍读

拼音shì dú

注音ㄕㄧˋ ㄉ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法从清望·侍读》:“ 唐明皇 开元 三年七月,敕每读史籍中有闕,宜选耆儒博硕一人,每日侍读。故 马怀素 褚元量 更日入直,此侍读之始也。”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序》:“如 班令史 之侍读禁中而作《白虎通》, 蔡邕 之校 汉 典而作《独断》是也。”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立忠王玙为太子》:“盖 昭成 方娠, 説 侍读东宫,知其异事。”
    (2).古代官名。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其职务与侍读学士略同,然级别较其为低。 宋 有翰林侍读之官, 明 清 沿置翰林院侍读。亦作为侍读学士之省称。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上在东宫尝与诸侍读并 叔文 论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先君读 山谷 《乞猫诗》,叹甚妙。 晁以道 侍读在坐。”《儒林外史》第三四回:“ 迟衡山 道:‘是那位 高老先生 ?’ 季苇萧 道:‘是 六合 的现任翰林院侍读。’”参见“ 侍读学士 ”、“ 侍读博士 ”。
    (3).古代官名。 南北朝 唐 宋 诸王属官,有侍读,侍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 梁 世有一侯,尝对 元帝 饮謔,自陈‘痴钝’,乃成‘颸段’…… 元帝 手教诸子侍读,以此为诫。”
    (4).古代官名。 清 代内阁所置官。掌勘对本章、检校签票。参见《清通志·职官一》。

基本含义

  • 指辅佐君主、侍奉贵族的读书人员。

详细解释

  • 侍读是由“侍”和“读”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侍”意为侍奉、服侍,“读”意为读书、学习。侍读一词原指贵族家庭中为君主或贵族子弟提供学习辅导和服务的读书人员。后来,侍读也泛指辅佐君主或高级官员的学者。

使用场景

  • 侍读一词多用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和文化讲解中。在现代生活中较少使用,但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尽职尽责地为他人提供学习和服务的情景。

故事起源

  • 侍读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的贵族家庭为了提高子弟的文化素养,会请来一些读书人员来辅导和服务他们。这些读书人员被称为侍读。随着时间的推移,侍读逐渐成为一个泛指,用于形容为君主或高级官员提供学习和服务的学者。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他的家族历代都有侍读辅佐君主。2. 这位学者被任命为皇帝的侍读,负责为其提供学习和咨询服务。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侍读”与“侍奉读书”的意思联系起来,联想到贵族家庭中的读书人员为君主或贵族子弟提供学习辅导和服务的场景。

延伸学习

  • 1. 了解古代中国贵族家庭的生活和文化。2. 研究古代学者的地位和作用。3. 学习其他与古代文化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想要找一个侍读,帮我辅导功课。2. 初中生:在古代,侍读是贵族子弟的学习助手。3. 高中生:侍读是为了提高贵族子弟的文化素养而存在的。4. 大学生:侍读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君主和贵族提供学习和服务的支持。5. 成年人:侍读一词让人想起了古代贵族家庭中那些为君主和贵族子弟提供学习辅导和服务的读书人员。

拆字解意

侍读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