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三谏之义在词典中的解释
sānjiànzhī

三谏之义

拼音sān jiàn zhī yì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sān jiàn zhī yì ㄙㄢ ㄐㄧㄢˋ ㄓㄧ ㄧˋ

    三谏之义(三諫之義)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 曹 , 曹羈 諫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 曹伯 曰:‘不可。’三諫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 何休 注引 孔子 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諫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汉 王充 《论衡·程材》:“案世间能建蹇蹇之节,成三諫之义,令将检身自勑,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

基本含义

  • 指勇于直言劝谏的义务和责任。

详细解释

  • 三谏之义是指在古代中国,官员有义务向君主直言劝谏,不畏权势,坚持真理和正义。三谏之义强调了官员对社会和国家的忠诚,以及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的责任。

使用场景

  • 三谏之义常用于描述勇于批评和反对不公正的行为,以及勇于为真理和正义发声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在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的人。

故事起源

  • 三谏之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据说,古代宰相鲁国公召公勇于直言劝谏,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勇气和忠诚激励了后来的官员,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

成语结构

  • 三谏之义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义都相对独立,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含义。

例句

  • 1. 作为一名民主国家的公民,我们应该拥有三谏之义,勇于对不公正和腐败说不。2. 官员应该具备三谏之义,敢于向领导提出建议和批评,为人民谋福祉。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三谏之义记忆为“三个勇敢的谏言”,强调勇气和直言不讳的精神。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特别是关于政治和官员责任的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三谏之义的重要性和价值。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三谏之义,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也应该有三谏之义,勇于反对欺凌和不公平的行为。3. 高中生:学习历史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官员的三谏之义,对比现实社会,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拆字解意

三谏之义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