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佶屈在词典中的解释

佶屈

拼音jí qū

注音ㄐㄧˊ ㄑㄩ

繁体

基本解释

  • 曲折,形容文字艰涩难懂。 明 郑瑗 《井观琐言》卷一:“ 鲁哀公 誄 孔子 辞,其文便佶屈。”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 孔子 《文言》,实为万世文章之祖……非清言质説者比也,非振笔纵书者比也,非佶屈澁语者比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再证之 三王 时,誓师有辞,迁都有誥,朝廷一二非常举动,不惮反復演説,大声疾呼,彼其意惟恐不大白於天下,故文告皆白话。而后人以佶屈难解者,年代绵邈,文字不变而语变也。”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辞拘谨,不流畅。

详细解释

  • 佶屈一词源于《论语·公冶长》篇,原文为“曾子曰:‘居!吾言其佶屈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其中,“佶屈”一词指的是言辞拘谨,不流畅。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言辞不流畅、不得要领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的说话方式不够流畅、不够得体。

故事起源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公冶长”篇记载了孔子与公冶长的对话。公冶长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曾向孔子请教如何说话得体。孔子以“佶屈”来形容言辞拘谨、不流畅的情况。

成语结构

  • 佶屈为形容词短语,由“佶”和“屈”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言辞佶屈,让人难以理解他的意思。2. 这篇文章写得佶屈冗长,需要精简一下。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佶屈”拆解成“佶”和“屈”两个字,其中“佶”与“磨”谐音,可以联想为需要磨练、琢磨才能说出流畅的言辞;而“屈”与“切”谐音,可以联想为说话不得要领、不流畅。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言辞流畅相关的成语,如“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妹妹说话佶屈,老师让她多练习。2. 小学生:他的演讲太佶屈了,听得我有点困。3. 初中生:他的回答太佶屈了,完全没有回到问题的重点上。4. 高中生:他的辩论辞令佶屈,没有说服力。5. 大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佶屈的表达,要言之有物。希望以上关于“佶屈”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