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溜钩子在词典中的解释
liūgōuzi

溜钩子

拼音liū gōu zi

注音ㄌㄧㄨ ㄍㄡ ˙ㄗ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溜沟子 ”。亦作“ 溜勾子 ”。方言。谓钻营,奉承。《官场现形记》第四回:“他这人专门替人家拉皮条,溜钩子。”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看你这张嘴,好会溜沟子。” 康濯 《春种秋收·腊梅花》:“我老三溜勾子,给财主家当狗腿。”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九回:“维持会那些人,也都来溜沟子,捧场面。”

基本含义

  • 指人在言语或行为上偷偷摸摸、暗中使坏的行为。

详细解释

  • 溜钩子的字面意思是溜走的钩子,比喻人暗中使坏、偷偷摸摸的行为。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言语或行为上不光明正大,暗中捣鬼,做一些不光彩的事情。

使用场景

  • 溜钩子一词常用于贬义,多用来形容那些不正直、耍手段、阴险狡诈的人。可以在讨论人际关系、工作环境、政治斗争等场景中使用。

故事起源

  • 溜钩子这个成语的具体起源尚无明确的记载。但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溜钩子的形象生动,容易让人联想到暗中偷偷摸摸的行为。这个成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诚实守信,不要做不光彩的事情。

成语结构

  • 溜钩子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溜”、“钩”、“子”三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常常溜钩子,不肯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2. 这个人总是溜钩子,做事不光明正大。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溜钩子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偷偷摸摸地在钩子上溜走,表示他在行为上不光明正大。这样的形象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偷鸡摸狗”、“暗度陈仓”等。掌握更多成语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并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考试的时候溜钩子,偷偷地看别人的答案。2. 初中生:他在班级里溜钩子,故意说谎掩饰自己的错误。3. 高中生:这位政客常常溜钩子,用手段来获取自己的私利。4. 大学生:这个公司的老板总是溜钩子,不按规定办事,损害员工的利益。

拆字解意

溜钩子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