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劳役在词典中的解释
láo

劳役

拼音láo yì

注音ㄌㄠˊ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1) (名)指强迫的劳动。
    (2) (名)指(牲畜)供使用。这队有十头能劳役的牛。(作定语)
    [构成]
    偏正式:劳(役
    [同音]
    劳佚、劳逸

英文翻译

  • 1.corvee; forced labour; penal servitude

详细解释

  • ◎ 劳役 láoyì
    (1) [forced labor; penal servitude]∶为政者役使人民作工,强迫的劳动
    服劳役
    (2) [corvée]∶奴仆向其地主应当提供的一天或更长时间的无偿劳动(如修路)
    (1).指统治者强迫人民出劳力当差服役。《淮南子·泰族训》:“无軼民,无劳役,无寃刑。” 唐 钱起 《送张管书记》诗:“边事多劳役,儒衣逐鼓鼙。”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养好了伤,服满三八二十四天劳役, 王二 从县城回到 王家堡子 了。”
    (2).劳苦。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五:“ 元 曰:‘相公口气逼人,恐著述搜索劳役,心气不正,何不坐禪?’”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风光正暮春,便纵然劳役,何必愁闷?”

基本含义

  • 劳役指的是辛苦劳动和勤奋工作。

详细解释

  • 劳役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它的第一个字“劳”表示辛勤劳动,第二个字“役”表示服从和奉献。劳役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通过辛勤劳动来为社会作出贡献,表达了勤奋工作和努力奋斗的意义。

使用场景

  • 劳役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勤劳工作、辛勤努力的场景。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汗水。例如,你可以用劳役来形容一个拼搏的运动员,或者一个为了家庭付出辛勤劳动的父母。

故事起源

  • 劳役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在古代,人们需要通过辛勤劳动来种植庄稼、养活家庭。劳役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努力工作的场景。

成语结构

  • 劳役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一个动词“劳”和一个名词“役”组成。

例句

  • 1. 他为了完成这个项目,日夜劳役,几乎没有休息。2. 她一直劳役于家务,从不抱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劳役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田地里辛勤劳动的场景,他为了家庭和社会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汗水。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劳役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辛勤劳动”、“勤劳奋斗”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和故事来深入了解劳役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爷爷每天劳役在农田里,种出了很多好吃的蔬菜。2. 初中生: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他每天都在图书馆里劳役学习。3. 高中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放弃了很多娱乐活动,劳役在舞台上排练。4. 大学生:为了完成论文,他整个假期都在实验室里劳役。5. 成年人:他为了养家糊口,每天都劳役在工厂里工作。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劳役”这个成语。

拆字解意

劳役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