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强迫症
拼音zhěng lǐ qiǎng pò zhè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整理强迫症又被称为整理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强迫整理物品症状为主的心理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整理东西和反强迫扔东西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
整理强迫症 - 症状
每一次生活或工作出了问题,闲下来最爱做的就是整理东西和归类,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小瑕疵, 都会开始无可救药的整理,不断的扔东西,再整理,再扔东西,直至烦心的东西远离视线。
整理强迫症 - 病例
瑞士摄影家乌瑟斯·威利就是一名整理强迫症患者,不过他并不为此苦恼,反而将整理升华成艺术。
乌瑟斯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分拆成不同元素,再按颜色大小排列出来,便呈现了不少趣味盎然的作品。在2005年,乌瑟斯出了一本名为《整理的艺术》的书,详细介绍了他将杂乱无章的东西排列整齐的场景,其中不仅包括生活场景,甚至还有艺术大师的作品——梵高的《卧室》和名画《玛格丽特的苹果》。
基本含义
- 指对整理、清理有着强烈的追求和执着的心理状态。
详细解释
- 整理强迫症是指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对整理、清理事物有着强烈的追求和执着。患者常常无法忍受任何的杂乱和混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整理和安排自己周围的环境。这种强迫症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甚至影响到日常的正常功能。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整理、清理事物有着异常强烈的追求和执着,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过分追求整洁和有序,不能容忍任何的混乱和杂乱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它是根据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整理、清理事物的强迫追求而形成的。整理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成语结构
- 整理强迫症是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每个词的意思如下:整理:整理、清理。强迫:强制、迫使。症:疾病、症状。
例句
- 1. 他有整理强迫症,每天都要花很长时间整理书桌上的文件。2. 她整理强迫症很严重,连家里的衣柜都要按照颜色和款式来整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成语“整理强迫症”。可以想象一个人一丝不苟地整理着东西,手上戴着手套,表情非常认真和执着。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整理强迫症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有关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更多关于这种心理障碍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有整理强迫症,每天都会整理我的书包和玩具。2. 初中生:我的同桌有整理强迫症,他的书桌永远都是整整齐齐的。3. 高中生:我有轻微的整理强迫症,每天晚上都要整理床铺和写作业的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