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掩耳在词典中的解释
yǎněr

掩耳

拼音yǎn ěr

注音ㄧㄢˇ ㄦˇ

繁体

基本解释

  • (1).捂住耳朵不听。《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荀躒 掩耳而走。”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趋走。”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劝参留守謁大尹,言语纔及輒掩耳。”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一日游 西湖 ,望 建业 五色云起,诸君谓为庆云,拟赋诗。 刘 独引大白慷慨曰:‘此王气也,后十年有英主出,吾当辅之。’众皆掩耳。”
    (2).指不闻不问。 清 唐孙华 《哭曹九咸明府》诗之四:“折腰怜傲吏,掩耳作家翁。”
    (3).御寒护耳的用品。《元典章·礼部五·春牛经式》:“释策牛人罨耳……寅亥时为通气,故揭一边。子丑时芒神全戴掩耳,为严凝时全掩也。”

英文翻译

  • 1.【医】covering ears

基本含义

  • 掩盖耳朵,不听或不理会别人的警告或劝告。

详细解释

  • 掩耳是指用手掩盖住耳朵,意味着不愿意听到外界的声音。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对警告或劝告置若罔闻,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固执己见,不听劝告的人。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某个问题或危险的无视,或者形容某个团体对社会问题的漠视。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个叫做曹操的人,他是一位权力强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一天,他听说他的儿子被人暗杀的消息,但他选择无视这个消息,继续进行他的政治活动。后来,他的儿子果然被人暗杀,这个故事就成为了掩耳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掩耳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掩”是动词,表示用手掩盖;“耳”是宾语,表示耳朵。

例句

  • 1. 他对别人的忠告总是掩耳不听。2. 她掩耳而过,对我的警告毫不在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用手掩住耳朵,表示不听别人的建议或警告。

延伸学习

  • 掩耳这个成语可以引申为其他类似的成语,例如“掩目不见”、“掩口失笑”等,它们都表示人们对现实或事实的无视或忽略。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掩耳不听老师的话,结果考试没及格。2. 初中生:她掩耳不听朋友的劝告,继续与坏人交往。3. 高中生:他们掩耳不听科学家的警告,继续破坏环境。4. 大学生:政府掩耳不听民众的呼声,导致社会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