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聋瞶在词典中的解释
lóngguì

聋瞶

拼音lóng guì

注音ㄌㄨㄙˊ ㄍ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耳聋眼瞎。喻愚昧无知。 宋 司马光 《谢胡文学惠水牛图二卷》诗:“有如歌《九韶》,鐘鼓乐聋瞶。”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视听》:“汨没於声之中者,谓之聋瞶;超脱於声色之表者,谓之聪明。” 清 黄遵宪 《杂感》诗:“ 秦皇 焚诗书,乃使民聋瞶。” 别士 《刊印宪政初纲缘起》:“于是天下之人,皆谓专制之政,不足復存于天下;而我之大夫,亦不能如向日之聋瞶矣。”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对外界的事物完全不了解或不关心。

详细解释

  • 聋瞶是由“聋”和“瞶”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聋指听力丧失,瞶指视力丧失。合在一起形成了聋瞶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对外界的事物完全不了解或不关心,就像是聋子和瞎子一样。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对一些重要的事情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情况。比如,当一个人对国家大事或重大事件漠不关心时,可以说他是聋瞶的。

故事起源

  • 聋瞶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平准书》。故事中,晋国公子重耳被困在齐国,他的妻子公主田氏得知后,心急如焚,一直在等待重耳的归来。然而,重耳却在外面游山玩水,对家中发生的事情毫不关心。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发现家中发生了很多变故,他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聋瞶行为是多么的不负责任。

成语结构

  • 聋瞶是由形容词“聋”和“瞶”组成的形容词性成语。

例句

  • 1. 他对社会问题完全聋瞶,从不关心。2. 这个领导对员工的建议总是聋瞶不闻。3. 学生们对老师的教育完全聋瞶,不加以重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既聋又瞎,对外界的事情一无所知,完全不关心。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聋子哑巴、瞎子摸象等,来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课堂上的问题完全聋瞶,从不回答老师的提问。2. 初中生:我觉得政治课很无聊,所以对老师讲的内容完全聋瞶。3. 高中生:有些同学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完全聋瞶了现实的困境。

拆字解意

聋瞶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