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丧
拼音bēng sàng
注音ㄅㄥ ㄙㄤˋ
繁体
基本解释
败坏,丧亡。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惟彼狡童,穷凶极虐,衣冠泯絶,礼乐崩丧。” 清 唐甄 《潜书·充原》:“至于君臣无礼,父子无节,男女无别,兵革缘起,邦国崩丧。无他,以奸声长其奸气也。”
基本含义
- 形容非常悲伤、绝望的样子。
详细解释
- 崩,原指山崩地裂,引申为倒塌、崩溃;丧,原指丧失亲人,引申为失去、消亡。崩丧表示人心崩溃、精神崩溃,形容极度悲伤、绝望的状态。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遭遇巨大打击、丧失希望、心灰意冷的情况,表达极度悲伤、绝望的心情。
故事起源
- 崩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晋书·王导传》中的一个故事。据传,王导是晋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儿子王恭在一次战斗中战死,王导因此悲痛欲绝,整日垂头丧气,形容他的状态就是“崩丧”。
成语结构
- 崩丧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崩”是动词,表示倒塌、崩溃;“丧”是动词,表示失去、消亡。
例句
- 1. 他得知自己的亲人去世后,整个人都崩丧了。2. 考试失败后,他感到非常崩丧,一时无法恢复过来。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崩丧”联想为一座山崩塌后所有的人都丧失了亲人,形容极度悲伤、绝望的状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崩丧相关的成语,如“心力交瘁”、“心如崩溃”等,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听到小狗被车撞死的消息,小明感到崩丧。2. 初中生:考试成绩出来后,他觉得自己的努力白费了,心情崩丧。3. 高中生:面对家庭的变故,她陷入了崩丧的状态,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4. 大学生:实习期间遭遇重大挫折,他感到崩丧,对未来失去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