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瓬
拼音táo fǎng
注音ㄊㄠˊ ㄈㄤˇ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陶旊 ”。烧制簋、豆等陶器器皿。亦指烧制簋、豆等陶器器皿的工人。《周礼·考工记·瓬人》:“凡陶瓬之事,髻、垦、薜、暴不入市。” 唐 皮日休 《鹿门隐书》:“弓箕之家生子,而捨乎弓箕?陶旊之家生子,而捨乎陶旊?”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容貌或神态像陶瓬一样丑陋。
详细解释
- 陶瓬是中国古代一种用陶土制成的瓦器,形状不规则,外观粗糙且丑陋。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容貌或神态非常丑陋,毫无美感。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表或举止非常丑陋,通常用于讽刺或批评某人的丑陋外貌或不端庄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关于陶瓬成语的故事并不是很多,但这个成语的意义和来源与古代的一位陶工有关。相传古代有一位陶工非常擅长制作陶瓬,但他本人却长得非常丑陋。因此,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貌或神态丑陋不堪。
成语结构
- 陶瓬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长得像个陶瓬,一点美感都没有。2. 她的妆容和穿着让她看起来像一个陶瓬。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陶瓬,形状丑陋、粗糙,然后将这个形象与一个丑陋的人的容貌或神态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外貌相关的成语,如“丑如桃李”和“美如冠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长得像个陶瓬,大家都不愿意和他玩。2. 初中生:这个男生穿得像个陶瓬,一点品味都没有。3. 高中生:她的妆容和穿着让她看起来像一个陶瓬,毫无美感。4. 大学生:他的外表像个陶瓬,但他的内在美却让人难以忽视。5. 成年人:他的举止丑陋得像个陶瓬,真是让人无法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