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足一迹
拼音zhòng zú yī jì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zhòng zú yī jì ㄓㄨㄙˋ ㄗㄨˊ ㄧ ㄐㄧˋ
重足一迹(重足一蹟)
见“ 重足一迹 ”。
同“ 重足而立 ”。《汉书·佞幸传·石显》:“自是公卿以下畏 显 ,重足一迹。” 颜师古 注:“言极恐惧,不敢自宽纵。”《新唐书·于頔传》:“﹝ 于頔 ﹞峻法苛惩,官吏惴恐,皆重足一迹。”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李沼 ﹞未几,按甲来覲,讽天子诛大臣,縉绅间重足一蹟。”
基本含义
- 形容行走时脚步沉重,留下明显的脚印或痕迹。
详细解释
- 重足一迹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行走时脚步沉重,留下明显的脚印或痕迹。它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行事严谨、踏实稳重,不留下任何闲事,尽心尽力,不辜负自己的责任。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工作认真负责,不敷衍了事,严守纪律,不留下任何疏漏。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与南朝宋代有关。当时,有一个官员叫王导,他非常认真负责,每次在办公时,都会脚步沉重地行走,留下明显的脚印。他的下属们看到这种行为后,也都效仿他,行事严谨,脚步沉重,留下明显的脚印。后来,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成语结构
- 重足一迹的结构是“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总是重足一迹,从来不马虎。2. 这个学生学习非常用心,每天都能在书桌上留下重足一迹的痕迹。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重足一迹”与一个认真负责的人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他在行走时脚步沉重,留下明显的脚印,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和文学作品,了解更多关于认真负责、踏实稳重的人物形象,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每天都会重足一迹地走进教室,不迟到不早退。初中生: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会按时完成,重足一迹地学习。高中生:准备高考的时候,我每天都会重足一迹地复习,不敢有丝毫懈怠。大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会重足一迹地完成每一个任务,不留下任何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