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竹箦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ú

竹箦

拼音zhú zé

注音ㄓㄨˊ ㄗ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 粗篾席。 宋 陆游 《南唐书·冯延鲁传》:“会 吴越 将 余安 援兵自海道至 虾浦 ,将捨舟而泞淖不可行,方布竹簀登岸,我军曹射之。”

基本含义

  • 指竹子做成的箍箍,比喻言辞尖刻、刻薄。

详细解释

  • 竹箦是由竹子制成的箍箍,形状类似于箍箍。这个成语比喻人的言辞尖刻、刻薄,形容人说话尖酸刻薄,毫不留情。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辞刻薄,不留余地。可以用在讽刺、批评等场合中。

故事起源

  • 竹箦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篇·齐物论》中,其中描述了一位名叫竹箦的人,他以尖刻的言辞批评他人,并被庄子批评为不懂得尊重别人。这个故事的出现使得竹箦一词成为了形容人言辞刻薄的成语。

成语结构

  • 竹箦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话真是竹箦,一点都不留情。2. 别再跟他争论了,他的竹箦言辞只会让你更生气。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竹箦的形状,想象一个人用竹箦箍住他人的嘴巴,表示他的言辞尖刻、刻薄。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比如“口蜜腹剑”、“言辞犀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说的话真的很竹箦,让我很伤心。2. 初中生:她的竹箦言辞经常伤害到别人的感情。3. 高中生:他的竹箦批评让整个班级气氛变得紧张。

拆字解意

竹箦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