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伯乐一顾在词典中的解释

伯乐一顾

拼音bó lè yī gù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bó lè yī gù ㄅㄛˊ ㄌㄜˋ ㄧ ㄍㄨˋ

    伯乐一顾(伯樂一顧) 

    战国 时, 苏代 说 淳于髠 ,谓人有告 伯乐 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 伯乐 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见《战国策·燕策二》。后以“伯乐一顾”比喻受人知遇赏识。《后汉书·隗嚣传》:“时 陈仓 人 吕鮪 拥众数万,与 公孙述 通,寇 三辅 。 嚣 復遣兵佐征西大将军 冯异 击之,走 鮪 ,遣使上状。帝报以手书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昔 文王 三分,犹服事 殷 。但駑马鈆刀,不可强扶。数蒙 伯乐 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託驥尾,得以絶羣。’”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古今喻》:“ 伯乐 一顾:辱知遇 伯乐 一顾之重。”亦省作“ 伯乐顾 ”。 唐 张九龄 《南还以诗代书赠京都旧寮》:“上惭 伯乐 顾,中负 叔牙 知。”

基本含义

  • 指有才能的人受到重视或被看中。

详细解释

  • 伯乐,古代传说中的一个聪明善辨的马行家,他能凭眼光判断出马的品质和潜力。一顾,指他的一次注视。成语“伯乐一顾”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重视或被看中。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对他人的才能或潜力的高度评价,也可以用来表达自己受到他人的重视或认可。

故事起源

  • 成语“伯乐一顾”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相传,伯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马行家,他能凭借独特的眼光判断出马的品质和潜力。有一次,伯乐来到一个马市,看到了一匹普通的马,但伯乐却认为这匹马有非凡的潜力。于是,他决定买下这匹马,并且将它培养成了一匹赛马冠军。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形容有才能的人得到重视或被看中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伯乐一顾的结构为“名词+动词+名词”,其中伯乐为主语,一顾为谓语,表示伯乐的行为,一顾为宾语,表示受到伯乐注视的对象。

例句

  • 1. 这位年轻的画家得到了名家伯乐一顾,将有机会成为艺术界的新秀。2. 这个项目因为得到了投资界的伯乐一顾,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伯乐一顾”。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匹马,而伯乐则是一个马行家,他专门来选择有潜力的马。当伯乐看到你时,你感到受到了重视和认可,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伯乐和马的故事,以及其他与才能和潜力相关的成语,如“鹤立鸡群”、“龙马精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的作文给予了伯乐一顾,鼓励我们继续努力。2. 初中生: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中,我得到了评委的伯乐一顾,获得了冠军。3. 高中生:我参加了一次科研竞赛,我的项目得到了专家的伯乐一顾,受到了高度赞扬。4. 大学生:我在实习期间得到了导师的伯乐一顾,获得了一份优秀的工作机会。

拆字解意

伯乐一顾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