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对蹠在词典中的解释
duìzhí

对蹠

拼音duì zhí

注音

繁体對蹠

基本解释

  • 1.犹对立。 郭沫若 《再论<石鼓文>之年代·导言》:“ 马 説与余説对蹠,甚且可云不能两立。”
    2.指对立的地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杨振声 的文笔,却比《渔家》更加生发起来,但恰与先前的战友 汪敬熙 站成对蹠。”

基本含义

  • 相反,相对立。

详细解释

  • 对蹠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两个事物或观点完全相反或相对立的关系。它强调了两者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常用于描述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或观点。

使用场景

  • 对蹠一词常用于文学作品、辩论和讨论等语境中,用来表达两个事物或观点的对立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对蹠也可以用来描述两种相反的情绪、态度或行为。

故事起源

  • 对蹠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墨子的著作《墨子》。墨子认为,世界上存在着对立的事物,而人们应该通过辩论和讨论来解决对立的问题。这个观点也被后来的文人引用,并逐渐演变成了对蹠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对蹠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对”表示相对,第二个字“蹠”表示相反。两个字形成了一个对立的关系,强调了两者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例句

  • 1. 他们的观点对蹠,无法达成共识。2. 这两个人的性格对蹠,总是争吵不断。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对蹠”与“对立”相对应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可以将这个成语与墨子的哲学观点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墨子的著作和哲学思想,可以进一步理解对蹠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两个颜色对蹠,一是黑色,一是白色。2. 初中生:这两个观点对蹠,一个认为应该保护环境,一个认为经济发展更重要。3. 高中生:这两个人的性格对蹠,一个外向开朗,一个内向害羞。4. 大学生:这两个理论对蹠,一个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一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对蹠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