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瓢桮在词典中的解释
piáobēi

瓢桮

拼音piáo bēi

注音ㄆㄧㄠˊ ㄅㄟ

繁体

基本解释

  • 葫芦做的饮器。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七:“瓢桮,判瓠为饮器,与匏樽相配。”

基本含义

  • 形容骄傲自满,自以为是。

详细解释

  • 瓢,指瓢瓢泼泼;桮,指酒器。形容人说话或行为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傲慢无礼。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自以为是,傲慢自大的人,或者用来警示别人不要过于自负。

故事起源

  • 古代有个叫瓢泼的人,他自以为是,总是傲慢自大,以自己的意见为最高标准。有一天,他在酒桌上,故意把酒泼得到处都是,以显示他的威严和权威。人们看到他这样嚣张自大,就将他的名字与酒器桮合在一起,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瓢桮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瓢和桮分别指瓢瓢泼泼和酒器。

例句

  • 1. 他总是瓢桮地说话,不听别人的意见。2. 别太瓢桮了,没有人喜欢自以为是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瓢桮这个词语与一个自负自大的人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他在瓢瓢泼泼地说话,或者手持酒器桮,装腔作势地表现自己。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自负、傲慢相关的成语,如“高枕无忧”、“目空一切”等,可以拓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非常瓢桮,总是觉得自己最聪明。2. 初中生:那个同学很瓢桮,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不关心别人的感受。3. 高中生:他的成绩很好,但他并不瓢桮,总是谦虚地接受别人的帮助和意见。4. 大学生:有些学生在大学里变得瓢桮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拆字解意

瓢桮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