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鱼菽之祭在词典中的解释
shūzhī

鱼菽之祭

拼音yú shū zhī jì

注音ㄧㄩˊ ㄕㄨ ㄓㄧ ㄐ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以鱼、豆为祭品的祭事。鱼、豆是常用食品,表明祭品的菲薄。《公羊传·哀公六年》:“ 陈乞 曰:‘ 常 之母有鱼菽之祭,愿诸大夫之化我也。’” 何休 注:“ 齐 俗,妇人首祭事。言鱼豆者,示薄陋无所有。”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 清 龚自珍 《农宗》:“宅不什一,则不足以容鱼菽之祭,不足以容舂揄。”亦作“ 鱼菽之奠 ”。 明 杨慎 《祭毛以正文》:“同乡友生 杨慎 谨以薄陋鱼菽之奠,致祭于亡友乡进士 毛君 以正 之灵。”

基本含义

  • 指因为贫困而只能用最简单的食物来祭祀,形容生活艰苦。

详细解释

  • 鱼菽之祭是一个由三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鱼”指的是鱼类,是一种比较贵重的食物;“菽”指的是豆类,是一种常见的廉价食物;“祭”指的是祭祀,是一种宗教仪式。成语的含义是指因为贫困而只能用最简单、最廉价的食物来祭祀,形容生活极度困苦。

使用场景

  • 鱼菽之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生活艰苦,贫困困顿的情况。可以用在描述某人生活贫困、无法享受丰盛美食的情况下。

故事起源

  • 鱼菽之祭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贫困农民。据传,这位农民非常虔诚,每年都要为祖先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然而,由于他生活贫困,无法购买昂贵的祭品,只能用最简单的鱼和菽来祭祀。尽管条件有限,但他仍然尽力保持虔诚和敬意,因此被人们称为“鱼菽之祭”。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三个词语组成,分别是“鱼”、“菽”和“祭”。

例句

  • 1. 他家境贫困,每年的祭祀只能是鱼菽之祭。2. 在那个贫困的时代,许多人只能过着鱼菽之祭的生活。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每个字进行联想,例如“鱼”可以想象成一条鱼,代表贵重的食物;“菽”可以想象成一颗豆子,代表廉价的食物;“祭”可以想象成祭祀的仪式。通过联想和记忆每个字的含义,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以及贫困农民的生活情况。也可以学习其他与贫困、生活困顿相关的成语,例如“衣食不周”、“过河拆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的祭祀只能是鱼菽之祭,因为我们家很穷。2. 初中生:那个时代,很多人都过着鱼菽之祭的生活,非常艰苦。3. 高中生:他的家境贫困,每年都只能举行鱼菽之祭,无法享受丰盛的生活。

拆字解意

鱼菽之祭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