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皋檠在词典中的解释
gāoqíng

皋檠

拼音gāo qíng

注音ㄍㄠ ㄑ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高的灯架。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讲学》:“函丈春风絳帐,皋檠夜雨青灯。先圣已开文学,词臣多起明经。”

基本含义

  • 指官员贪污腐败,肆意掠夺百姓财产的行为。

详细解释

  • 皋檠,古代一种用来围护庄稼、果木等的篱笆。成语“皋檠”比喻官员贪污腐败,肆意掠夺百姓财产的行为。形容官员贪污腐败,不顾民生疾苦,只为个人私利。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官员贪污腐败的言论中,形容官员不择手段地追求私利,对百姓不负责任。

故事起源

  • 成语“皋檠”的故事起源于《左传·隐公三十一年》。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隐公听信奸臣郑国忠告,迁移鲁国的皋檠篱笆到齐国。隐公的举动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因为皋檠是用来保护庄稼、果木等的,迁移皋檠等于是掠夺了人民的财产。后来,皋檠成为了贪官污吏的象征,用来形容官员贪污腐败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这位官员贪污受贿,真是个典型的皋檠。2. 政府应该加强监督,防止出现皋檠现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皋檠”与贪污腐败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贪官坐在篱笆旁边,肆意掠夺百姓财产,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腐败现象,以及现代社会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和防范措施。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皋檠的官员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2. 初中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反对皋檠的有用之才。3. 高中生:对于皋檠现象,我们应该保持警惕,积极参与社会治理。4. 大学生:我们应该加强法制建设,打击皋檠现象,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拆字解意

皋檠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