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南北学在词典中的解释
nánběixué

南北学

拼音nán běi xué

注音ㄣㄢˊ ㄅㄟˇ ㄒㄩㄝ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南北朝 时,经学分为南、北两派。除《诗》、《礼》外, 南朝 为 魏 晋 之学, 北朝 为 东汉 之学。《隋书·儒林传序》:“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 江 左,《周易》则 王辅嗣 ,《尚书》则 孔安国 ,《左传》则 杜元凯 。 河 洛 ,《左传》则 服子慎 ,《尚书》、《周易》则 郑康成 。《诗》则并主於 毛公 ,《礼》则同遵於 郑氏 。大抵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后即把 南北朝 的南学与北学两派合称为南北学。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统一时代》:“案史於 隋 一代经学盛衰及南北学统一,説皆明晰。” 范文澜 《中国经学史的演变》第一部分八:“ 南北朝 时代, 北朝 儒生保守汉儒烦琐经学, 南朝 儒生采取 老 庄 创造新经学。所谓南学简约,得其英华( 要义 );北学深芜,穷其枝叶(烦琐)。就是南北学的区别。”

基本含义

  • 指南方和北方学问的交融与结合。

详细解释

  • 南北学是一个比喻,表示南方和北方的学问相互交流和融合。南方和北方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和历史文化,因此它们的学问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南方学问注重文艺、人文和哲学,而北方学问则注重科学、技术和军事。南北学的交融和结合,使得中国的学问更加丰富多样。

使用场景

  • 南北学一词可以用于描述不同地区、不同学派或不同领域的学问相互交流和融合的情况。例如,可以用来形容南方和北方的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的合作,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知识融合等。

故事起源

  • 南北学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篇文章中。文章中描述了当时韩国的南北两个国家的学问交流,南方学者向北方学者学习农业知识,北方学者向南方学者学习文学艺术,双方互相取长补短,最终使得两国的学问都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成语结构

  • 南北学是一个由两个地理方位词和一个表示学问的名词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南北学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中国学问的发展。2. 南北学的结合使得中国的文化更加多元化丰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南方和北方的地理特点和学问特点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南方学问注重文艺和人文,可以想象南方的温暖气候和丰富的文化景观;北方学问注重科学和技术,可以想象北方的寒冷气候和先进的工业技术。通过将这些特点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记忆南北学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差异,以及各自的学问特点和代表性人物。此外,还可以研究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东西学、海内外学等,以加深对中国学问交流和融合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南北学的交流让我了解到了不同地方的文化和学问。2. 初中生:南北学的结合使得中国的学问更加丰富多样。3. 高中生:南北学的交融与结合推动了中国学问的发展和进步。4. 大学生:南北学的交流和融合是推动中国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

拆字解意

南北学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