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宰木在词典中的解释
zǎi

宰木

拼音zǎi mù

注音ㄗㄞˇ ㄇ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坟墓上的树木。语出《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秦伯 怒曰:‘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 何休 注:“宰,冢也。” 宋 黄庭坚 《奉答谢公定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 谢公 遂如此,宰木已三霜。” 明 李东阳 《锺御史同追挽诗》:“五夜 虞渊 终见日,百年宰木再回春。” 清 赵翼 《岳忠武墓》诗:“宰木苍苍向南拱,此是改葬 祁连 塚。”

基本含义

  • 指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将公共资源或他人财物据为己有。

详细解释

  • 宰木一词源自古代官员的腐败行为。在古代,木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由政府管理和分配。有些官员利用职权之便,将这些木材据为己有,私自贩卖或挪用。因此,宰木成为了指代滥用职权、侵占公共资源或他人财物的行为。

使用场景

  • 宰木常常用来批评那些滥用职权、侵占公共资源或他人财物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职场、生活中的不正当行为。

故事起源

  • 关于“宰木”的具体故事起源并不明确,但它的含义与古代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有关。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因此,人们总结出了这个成语来批评这种不良行为。

成语结构

  • 宰木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宰”和“木”。其中,“宰”指的是滥用职权,而“木”指的是木材,代表公共资源或他人财物。

例句

  • 1. 这位官员贪污受贿,宰木成性,最终被法庭判处重刑。2. 这家公司的老板经常宰木,把员工的劳动成果据为己有。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宰木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站在木材堆旁,滥用职权,将木材据为己有的场景。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以及反腐斗争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宰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的小组长经常宰木,把大家的零食都拿走了。2. 初中生:这个校长被揭发宰木,挪用了学校的拨款。3. 高中生:政府官员应该严厉打击宰木行为,维护公共资源的合法使用。4. 大学生:公司的老板宰木成性,把员工的劳动成果都占为己有。

拆字解意

宰木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