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鸩
拼音cì zhèn
注音
繁体賜鴆
基本解释
赐予毒酒令自杀。《北史·李敏传》:“其妻 宇文氏 寻亦赐鴆而终。”《旧唐书·李训传》:“ 训 既作相,以 守澄 为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罢其禁旅之权,寻赐酖杀之。”《新唐书·忠义传下·贾直言》:“父 道冲 ,以艺待詔, 代宗 时,坐事赐鴆。”
基本含义
- 赐予毒酒,比喻对别人施以毒害或陷害。
详细解释
- 赐鸩源自古代中国的一种刑罚方式,皇帝或贵族会将毒酒赐给犯人,犯人饮下毒酒后便会中毒而死。这个成语比喻对别人进行陷害或施以毒害。
使用场景
- 赐鸩通常用于描述某人对他人进行恶意陷害、毒害的行为。可以用于文学作品、口语对话、评论等场景。
故事起源
- 赐鸩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在古代,有些皇帝或贵族会用毒酒来处决敌人或犯人。这种刑罚方式被称为“赐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这个行为比喻为对他人进行陷害或施以毒害。
成语结构
- 赐鸩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赐和鸩。赐表示赐予,鸩是一种有毒的鸟类。
例句
- 1. 他为了夺取公司的控制权,不惜赐鸩同事,让他们失去工作。2. 这个政治家曾经赐鸩过许多竞争对手,以确保自己的地位稳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一杯毒酒走向另一个人,表示他要对那个人进行毒害或陷害。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毒害、陷害相关的成语,如“以毒攻毒”、“暗箭伤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的一个同学在考试前给其他同学发了一张答案,这是在赐鸩其他同学。2. 初中生:他为了排除异己,利用自己的权力赐鸩了一些反对他的人。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在竞选中赐鸩了许多对手,以确保自己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