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遗
拼音shī yí
注音ㄕㄧ 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施舍赠送。《旧唐书·黄巢传》:“时 巢 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於路,争行施遗。”
基本含义
- 施舍遗赠
详细解释
- 施遗是指慷慨施舍或遗赠财物,表达出对他人的慷慨和善良之情。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慷慨解囊,乐于助人,不吝啬自己的财物或帮助他人的行为。
故事起源
- 施遗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事中,晋国国君晋昭公去世后,他的儿子晋文公继承王位。晋文公非常慷慨,他在位期间,对外展现出大度的风度,慷慨施舍财物,帮助穷人和有困难的人。因此,人们用“施遗”来形容他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
例句
- 1. 他经常施遗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2. 这个慈善机构一直致力于施遗,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施遗”与“施舍遗赠”这两个词的发音相似来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慷慨施舍相关的成语,如“舍己救人”、“慷慨解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施遗给了我一本漫画书。2. 初中生:他施遗帮助了那个被欺负的同学。3. 高中生:她施遗赠送了一笔巨额资金给那个慈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