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徒
拼音zī tú
注音ㄗㄧ ㄊ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僧徒。僧人衣黑,故称。錙,通“ 緇 ”。 明 祝允明 《前闻记·南京奸僧》:“诸民惟錙徒不可尽察。”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贪心、贪婪,追求小利而不知足。
详细解释
- 锱徒是由“锱铢”和“徒劳”两个成语组合而成的,表示一个人追求微小的财富而不顾一切。锱铢表示最小的钱财单位,徒劳表示努力而无收获。锱徒形容一个人贪婪而不知足的心态,只追求微小的利益,却不顾努力的成果。
使用场景
- 锱徒一词多用于贬义,用来形容那些只追求小利益而不顾大局的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贪图小便宜、不知足的人。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的一个叫孟尝君的人。孟尝君是一个非常贪婪的人,他经常追求微小的利益而不顾大局。有一次,他看到地上有一颗锱铢大小的金子,他为了得到这个微小的财富,不顾一切地去捡。结果他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最终得到了一颗微不足道的金子,可是却失去了更大的机会和收益。从此以后,人们用“锱徒”来形容那些只追求小利益而不顾大局的人。
成语结构
- 锱徒是由两个成语组合而成的,锱铢和徒劳。
例句
- 1. 他总是为了一点小利益而不顾他人的感受,真是个锱徒。2. 这个商人太锱徒了,总是只顾着追求微小的利润,不顾产品的质量和信誉。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锱徒”与“贪婪”、“只追求小利益”等词语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图像,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贪婪、追求小利益相关的成语,如“饿虎扑食”、“贪得无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锱徒,只会追求小利益而不顾大局。2. 初中生:这个商人太锱徒了,总是只看重利润而不顾产品的质量。3. 高中生:他的锱徒心态让他失去了很多更大的机会和发展空间。4. 大学生:我们不能成为锱徒,应该追求更大的目标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