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累
拼音yí lèi
注音ㄧˊ ㄌ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1).留下负担、包袱。《旧唐书·列女传·樊彦琛妻魏氏》:“ 彦琛 答曰:‘死生常道,无所多恨。君宜勉励,养诸孤,使其成立。若相从而死,适足貽累,非吾所取也。’”
(2).指招致祸害。 明 王守仁 《禁革轻委职官》:“抑且城池库狱,一有亏失,貽累匪轻。”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人习步算,而赋均,异时虚粮貽累之弊尽汰。”
(3).连累;牵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但远方罪人,深恐貽累丈人。” 曹亚伯 《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又恐貽累医院,酿成国际交涉,遂出院。”
基本含义
- 贻累指因为某人的错误或过失而给他人带来麻烦或损失。
详细解释
- 贻累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因为某人的错误或过失而给他人带来麻烦或损失的情况。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避免给他人带来麻烦或损失。
使用场景
- 贻累常常用于形容某人的错误或过失给他人带来不好的结果。它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团体、组织等不负责任的行为,以及不负责任的言行所导致的后果。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载了一个关于贻累的故事。故事中,晋国的公子重耳因为个人行为不端而被夺去了继承王位的资格。重耳的错误行为给他人带来了麻烦和损失,因此成语“贻累”就是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来的。
成语结构
- 贻累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贻”表示给予或带来,第二个字“累”表示麻烦或损失。
例句
- 1. 他的不负责任的行为给整个团队带来了贻累。2. 这个项目的失败完全是因为他的错误决策所贻累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贻累”与“责任”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贻累强调了个人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关于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同时,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责任和行为相关的成语,如“自食其果”、“自取其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不认真学习给整个班级带来了贻累。2. 初中生:他的懒惰和不负责任的行为给家人带来了贻累。3. 高中生:政府的腐败行为给整个国家带来了贻累。4. 大学生:公司内部的不诚信行为给客户带来了贻累。5. 成年人:个人的不负责任的行为给社会带来了贻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