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尼行在词典中的解释
xíng

尼行

拼音ní xíng

注音ㄋㄧˊ ㄒ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停止或阻止前进。 宋 刘克庄 《居厚不果行次韵》之二:“祖帐方涓吉,公车已尼行。”《清史稿·庄恪亲王允禄传》:“明年,上幸 木兰 ,绵课奏河桥圮於水,意在尼行,不称上旨,坐罚俸,并罢诸职。”

基本含义

  • 指人心险恶,行为不端正,没有道德准则。

详细解释

  • 尼行是由“尼”和“行”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尼,意为出家人、僧人,行,意为行为、行动。尼行表示人的行为不端正,没有道德准则,具有贬义。

使用场景

  • 尼行一词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行为不正直,不道德,缺乏原则。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的品行败坏,警示人们要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

故事起源

  • 尼行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佛教文化。佛教尼姑出家修行,被认为是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行为。然而,如果一个尼姑行为不端,违背佛教戒律,那么她就被视为“尼行”。这个成语的出现,象征着人们对于道德败坏的批评和警示。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这个人尼行不端,不值得信任。2. 他的尼行举止不检点,引起了众人的不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尼行”与“尼姑”的发音相联想,来帮助记忆。尼姑是修行佛法的人,如果行为不端,就成为“尼行”。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佛教文化和道德准则,以及其他与道德相关的成语,如“行为不检”、“品行不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尼行举止不检点,老师批评了他。2. 初中生:这个同学尼行不端,经常欺负弱小的同学。3. 高中生:他的尼行行为令人震惊,违法乱纪。

拆字解意

尼行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