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台讳在词典中的解释
táihuì

台讳

拼音tái huì

注音ㄊㄞˊ ㄏ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敬辞。旧时用于询问人名字。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三:“今往往有‘台讳’、‘尊讳’之语,尤非是。生曰‘名’,死曰‘讳’,载之礼经可覆……称生人名,乃曰‘讳’,不祥之甚也。”《儒林外史》第八回:“ 王惠 道:‘当日在 南昌 相会的少爷,台讳是 景玉 ,想是令叔?’”

基本含义

  • 指不敢或不愿直接说出某人或某事的名字,而用其他词语或代称来代替。

详细解释

  • 台讳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手法。在中国古代,有时因为忌讳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敢或不愿直接说出某人或某事的名字。为了避免冒犯或引起不愉快,他们会用其他词语或代称来代替。这种用词方式就被称为台讳。

使用场景

  • 台讳在古代社会非常常见,尤其是在宫廷、政治场合和文学作品中。现代社会中,台讳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媒体报道、社交媒体等。人们使用台讳来保护他人隐私、尊重他人感受或避免冲突。

故事起源

  • 台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强调尊重和谨慎,对于敏感话题或与权威人物有关的事情,人们常常采用台讳的方式来避免直接提及,以示对他人的尊重。

成语结构

  • 台讳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台”是名词,意为“代称”;“讳”是动词,意为“避讳”。

例句

  • 1. 他们在讨论某位明星,但因为忌讳直接说出他的名字,所以用“那位大明星”来代替。2. 由于政治敏感,新闻报道中经常会使用台讳,以避免引起争议。

记忆技巧

  • 记忆台讳可以通过关联词语来帮助记忆。可以将“台讳”与“代称”、“避讳”等词语进行联系,形成联想,加深记忆印象。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台讳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和儒家思想,了解更多关于尊重和谨慎的传统观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为了保护同学的隐私,使用台讳来代替同学的名字。2. 初中生:在写作文时,为了避免冒犯,我使用台讳来代替某个敏感话题。3. 高中生:在政治讨论中,人们经常使用台讳来避免直接提及相关人物的名字。

拆字解意

台讳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