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胡颜在词典中的解释
yán

胡颜

拼音hú yán

注音ㄏㄨˊ ㄧ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言有何面目。意谓愧极。《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以罪弃生,则违古贤夕改之劝;忍垢苟全,则犯诗人胡颜之讥。” 李善 注:“即上胡不遄死之义也。 孔安国 《尚书传》曰:胡,何也。《毛诗》谓何颜而不速死也。 殷仲文 表曰:亦胡颜之厚。义出於此。”按,《诗·鄘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又《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曹 文盖缩二诗而成“胡颜”一词,后即本之沿用。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今宸极反正,惟新告始,寓章既明,品物思旧,臣亦胡颜之厚,可以显居荣次。”《北史·萧正表传论》:“ 正表 动不由仁,胡颜之甚。” 唐 杜甫 《种莴苣》诗:“莧也无所施,胡颜入筐篚。” 元 耶律楚材 《兰仲文寄诗二十六韵勉和谢之》之二:“野有遗贤犹未用,中书寧得不胡颜。”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昨日个向晚,不怕春寒,几乎险被先生饌,那其间岂不胡颜。”

基本含义

  • 指脸色发黑、愠怒的样子。

详细解释

  • 胡颜是由“胡”和“颜”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胡”指黑色,也指脸色发黑;“颜”指脸色。胡颜形容一个人脸色发黑、愠怒的样子。

使用场景

  • 胡颜常用于形容人因愤怒、气愤、不满等情绪而脸色发黑的情况。可以用于日常生活、文学作品、演讲等场景。

故事起源

  • 关于胡颜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录。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中国古代的一些历史故事有关,但目前没有找到确凿的故事来源。

成语结构

  • 胡颜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听到那个消息后,脸色顿时胡颜一片。2. 她被老板当众批评,顿时胡颜满面,无地自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胡颜。可以想象一个人因愤怒而脸色发黑的场景,将这个形象与成语胡颜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情绪、面部表情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怒容满面”、“面红耳赤”等,扩大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的脸色胡颜一片。2. 初中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的脸色胡颜满面。3. 高中生:考试成绩出来后,他的脸色胡颜一片,心情很低落。4. 大学生:面对挫折,他没有胡颜满面,而是积极面对并努力解决问题。

拆字解意

胡颜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