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蹄书在词典中的解释
shū

蹄书

拼音tí shū

注音ㄊㄧˊ ㄕㄨ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蹏书”。诏令;诏书。因用赫蹄纸书写,故称。 宋 宋祁 《祭孙仆射文》:“恤恩告第,蹏书密章。”

基本含义

  • 指书写不端正、潦草,字迹模糊、不清楚的书籍。

详细解释

  • 蹄书一词源自于古代书法家褚遂良的故事。褚遂良是唐代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技艺非常高超。有一次,他写了一本书,字迹非常潦草,字形模糊不清,被人称为“蹄书”。因此,“蹄书”成为形容书写不端正、字迹模糊的成语。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书写潦草、字迹难以辨认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写字不认真、不仔细的人。

故事起源

  • 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的字迹潦草的故事。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的字写得太蹄书了,连我这个老花眼都看不清楚。2. 这本书的字迹模糊不清,简直就是一本蹄书。

记忆技巧

  • 可以想象一个人写字的时候,手脚不协调,写出来的字就像是蹄子一样潦草不清楚,从而记住“蹄书”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褚遂良的书法艺术,了解他在唐代书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的字写得那么蹄书,老师都看不清楚。初中生:他的作业写得真是蹄书,一点都不认真。高中生:这篇文章的字迹潦草不清楚,简直就像是一本蹄书。大学生:这篇论文的排版和字迹都太蹄书了,需要重新整理。

拆字解意

蹄书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