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公验在词典中的解释
gōngyàn

公验

拼音gōng yàn

注音ㄍㄨㄙ ㄧ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官府开具的证件。《隋书·高祖纪下》:“庚寅,勑舍客无公验者,坐及刺史、县令。” 宋 王溥 《唐会要·逃户》:“见在桑产如无近亲承佃,委本道观察使於官健中取无庄田有人丁者,据多少给付,便与公验,任充永业。”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唐 宣宗 时,中书门下奏:‘若官度僧尼,有闕,则择人补之,仍申祠部给牒。其欲远游寻师者,须有本州公验。’乃知本朝僧尼出游给公验,自 唐 已然矣。”《元典章·户部八·市舶》:“并依在先旧行关防体例填付舶商。大船请公验,柴水小船请公凭。”

基本含义

  • 公正地审查或验证

详细解释

  • 公验是由“公”和“验”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公”表示公正、公平,而“验”表示审查、验证。公验的基本含义是以公正的态度进行审查或验证。

使用场景

  • 公验常用于形容对事物进行公正、客观的审查或验证。它可以用于讨论法律案件、科学实验、证据核实等情境中。

故事起源

  • 公验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律历志》中,意指官员在审查案件时要公正无私。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对事物进行公正的审查或验证。

成语结构

  • 公验是由两个单独的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法官公验了所有的证据后,作出了公正的判决。2. 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公验,最终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公验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公正的法官在对一份证据进行仔细的审查和验证,以确保公正的判决。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公正、审查、验证相关的成语,如公正无私、明察秋毫等,可以进一步丰富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公验了我们的作业,发现有同学抄袭了。2. 初中生:参加比赛前,裁判会对运动员的年龄进行公验,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3. 高中生:在写论文时,我们需要通过公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4. 大学生:科学研究需要经过严格的公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 成年人: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谨慎对待信息,需要进行公验,以避免被虚假信息欺骗。

拆字解意

公验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