憎爱
拼音zēng ài
注音ㄗㄥ 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憎恨与喜爱。《韩非子·解老》:“处乡不节,憎爱无度,则争鬭之爪角害之。”《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不在逆顺,以义为断;不在憎爱,以道为贵。” 宋 曾巩 《泰山谢雨文》:“其虚心也,物有来而必应;其公听也,无憎爱之常情。”
基本含义
- 既憎恨又爱惜,对人或事物心存矛盾情感。
详细解释
- 憎爱是一个形容词,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既憎恨又爱惜,心存矛盾情感。憎恨是指强烈厌恶或讨厌,爱惜则表示珍爱或怜爱。憎爱的情感常常出现在对亲人、朋友或特定事物上,表示对其存在着矛盾的情感体验。
使用场景
- 憎爱常常用于描述人们对家庭成员、亲近的朋友或特定事物的情感。例如,在家庭关系中,一个人可能对自己的兄弟姐妹既感到烦恼和厌烦,又对他们感到深深的爱意;在友情关系中,朋友之间可能会有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的情感;在对某个事物的评价中,人们可能会既欣赏其优点又痛恨其缺点。
故事起源
- 憎爱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准书》中的记载。据说,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个人叫范蠡,他的妻子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但性格却非常难以相处。范蠡对妻子既憎恨她的脾气又爱惜她的美貌,因此形成了憎爱的情感。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将憎爱作为一种形容词来描述既憎恨又爱惜的情感。
成语结构
- 憎爱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憎和爱分别表示憎恨和爱惜的意思。
例句
- 1. 我对他既憎恨他的坏习惯,又爱惜他的温柔。2. 她对自己的孩子既憎恶他的调皮捣蛋,又爱惜他的可爱模样。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憎恨和爱惜这两个相反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矛盾的形象,帮助记忆憎爱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既愤怒地踩在地上,又充满怜爱地抱着一个小动物,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住憎爱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情感相关的成语,如爱恨交加、情爱两难等,来扩展对情感描述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我的弟弟既憎恨他的调皮捣蛋,又爱惜他的可爱笑脸。2. 初中生:我对我的朋友既嫉妒她的成绩好,又爱惜她的友谊。3. 高中生:我对这个社会既厌恶其不公平,又爱惜其中的美好。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憎爱”。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