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逭遁在词典中的解释
huàndùn

逭遁

拼音huàn dùn

注音ㄏㄨㄢˋ ㄉㄨ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逃跑;逃避。 鲁迅 《古籍序跋集·<俟堂专文杂集>题记》:“迁徙以后,忽遭寇劫,孑身逭遁。”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 子英 令续任,因诺暂理,然不受约书,图可随时逭遁。”

基本含义

  • 逃跑,逃避

详细解释

  • 逭遁指逃避、躲避。形容因恶劣环境或困境而选择逃离或躲避。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逃避困境、逃离危险或躲避责任的情况。常用于文学作品、议论文、演讲等场合。

故事起源

  • 逭遁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左传》。故事中,齐国国君齐桓公曾经派人追捕一个叛逃的官员,但官员逭遁成功,逃脱了追捕。这个故事成为了逭遁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逭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

例句

  • 1. 他逭遁到了外地,躲避了法律的制裁。2. 面对困境,他选择逭遁,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逭”字的上面一横理解为逃跑的人,下面一横理解为追捕的人,这样就能够记住逭遁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逃之夭夭”、“遁入空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逭遁了,没有参加作业比赛。2. 初中生:她逭遁了,没有参加班级的义工活动。3. 高中生:面对考试失败,他选择逭遁,没有去上学。4. 大学生:在社交场合上,他总是逭遁,不愿意参与讨论。

拆字解意

逭遁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