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谏
拼音nì jiàn
注音ㄋㄧˋ ㄐㄧ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拒谏,不听从谏阻。 汉 刘向 《说苑·君道》:“ 楚庄王 见天不见妖,而地不出孽,则祷於山川曰:‘天其忘予歟!’此能求过於天,必不逆諫矣。”
基本含义
- 逆谏是指对上级或权威人物进行直言不讳的反对和劝告。
详细解释
- 逆谏一词中的“逆”意为违背,违反;“谏”意为规劝,劝告。逆谏表示对上级或权威人物的决策、行为或言论进行公开反对和劝告,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使用场景
- 逆谏常常出现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中,用于描述勇敢直言的行为。逆谏可以用来赞扬那些有勇气提出不同意见的人,也用来批评那些不敢直言的人。
故事起源
- 逆谏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场。在古代,朝廷的官员要遵循严格的礼仪和等级制度,对上级的决策和言行一般不能直接反对。然而,有些官员为了维护社会公正和人民利益,敢于逆着常规向上级提出反对意见,这种行为被称为逆谏。
成语结构
- 逆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逆”是形容词作宾语补足语,表示违背、违反的意思;“谏”是动词,表示规劝、劝告的意思。
例句
- 1. 他不畏强权,勇敢地逆谏了上级的错误决策。2. 在历史上,有许多忠臣良将敢于逆谏,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逆谏这个成语:1. 将“逆”字和“谏”字分别拆开记忆,然后再结合起来。2. 联想“逆谏”与“逆来顺受”相对,表示勇敢反抗和顺从的对立面。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官制、礼仪制度和历史上的逆谏事件,深入探讨逆谏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讲错了,我要逆谏!2. 初中生:学生会主席对校长的错误决策进行了逆谏。3. 高中生:历史上有许多忠臣良将敢于逆谏,为国家作出了卓越贡献。4. 大学生: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勇于逆谏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制度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