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衔
拼音míng xián
注音ㄇㄧㄥˊ ㄒㄧ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姓名与官衔。《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其停罢朝官,仍各録名衔,具罢任时日,留在中书。”《资治通鉴·唐僖宗广明元年》:“己亥, 黄巢 下令,百官诣 赵璋 第投名衔者,復其官。” 胡三省 注:“名衔,题官位姓名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玉延厥篚二十五,谨书名衔细看丑。”
基本含义
- 指某个人的职位、头衔或称号。
详细解释
- 名衔是指人们根据职位、头衔或称号来称呼他人的称谓。它可以表达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或职责,是社会交往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名衔可以是国家授予的,也可以是组织、机构或个人赋予的。
使用场景
- 名衔常常出现在正式场合,如政府、军队、学校、公司等组织中。人们在称呼他人时,常常会使用对方的名衔来表示对其尊重和礼貌。在书信、公文、演讲等正式场合,使用适当的名衔可以增加文雅和庄重的感觉。
故事起源
- 名衔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社会等级分明,人们的身份和地位非常重要。名衔作为一种称谓方式,可以清晰地表达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职责。随着社会的发展,名衔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结构
- 名衔是一个名词短语,由“名”和“衔”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以“教授”名衔被聘请到大学任教。2. 在官方场合,要用正确的名衔称呼长辈和上级。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联系起来记忆名衔这个词语。例如,想象自己在正式场合遇到一个高级官员,需要使用正确的名衔称呼他。或者将名衔与具体的职位、头衔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古代的名衔制度,以及不同职位、头衔的称呼方式和等级关系。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文化资料来进一步学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名衔,他们教我们知识。2. 初中生:学校里有很多不同的名衔,比如校长、班主任、教导主任等。3. 高中生:将来我想成为一名医生,获得医生这个名衔。4. 大学生:在社会上,拥有高级职位的人常常有很多名衔,如博士、教授、总经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