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理会在词典中的解释
huì

理会

拼音lǐ huì

注音ㄌㄧˇ ㄏ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1) (动)基本义:懂;了解。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会。(作谓语)
    (2) (动)注意;理睬(多用于否定)。
    [构成]
    偏正式:理〔会

近义词

  • 理睬、领会、剖析、明白、了解、领悟、解析、认识、理解、答理、答应、招呼、明了、明确、懂得、通晓、搭理

英文翻译

  • 1.(懂; 了解) understand; comprehend

详细解释

  • ◎ 理会 lǐhuì
    (1) [understand;comprehend]∶明白;理解
    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会
    (2) [take notice of]∶注意(多用于否定)
    人家求了半天,他也不理会
    (3) [pay attention to]∶关心;在意
    儿子死了,他会一点不理会
    (4) [argue;debate;discuss]∶评理
    和你官司里去理会。——《水浒传》
    明日与他理会
    (5) [deal or cope with]∶料理;处置
    你去理会一下
    (6) [method;way]∶办法
    慌做一堆,正没理会
    (7) [deal with]∶应付
    他如今来这里理会差遣
    (1).道理相合;见解一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时人以谓 山涛 不学 孙 吴 ,而闇与之理会; 王夷甫 亦叹云:‘公闇与道合。’” 南朝 梁 何逊 《穷乌赋》:“虽有知於理会,终失悟於心机。” 唐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2).理解;领会。 宋 苏轼 《答张嘉父》:“此书自有妙用,学者罕能理会。” 明 高攀龙 《讲义·颜渊喟然叹》:“此章书向来为註中高坚……一句所疑,更理会不来。” 叶圣陶 《火灾·祖母的心》:“对于祖母的愤愤的话语,他没有听见,即使听见也不能理会。”
    (3).评理;理论。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水阳陆医》:“﹝ 陆阳 ﹞煮小茈胡汤以来……﹝妇﹞才下咽,吐泻交作,妇遂委顿,犹呼云:‘ 陆助教 ,与汝地狱下理会!’语罢而絶。”《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玉英 ﹞兀自呜呜而哭。那 焦氏 也不起身,反駡道:‘这贱人!你把死来诈我么?且到明日与你理会。’”《水浒传》第四九回:“你赖我大虫,和你官司里去理会。”
    (4).指控诉,申诉。《剪灯新话·永州野庙记》:“吏曰:‘日间投状,理会何事?’”
    (5).料理。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你且睡去,有人来投宿,我自理会。”《三国演义》第四六回:“ 周瑜 正理会进兵之事,忽报…… 蔡和 蔡中 ,特来投降。” 叶紫 《丰收》六:“儿子整天地不在家里,一切都要 云普叔 自己去理会。”
    (6).注意;理睬。《朱子语类》卷一三二:“近世如 汪端明 专理会民,如 辛幼安 却是专理会兵,不管民。”《前汉书平话》卷中:“ 张石庆 见 三大王 大怒,急避之,来告 惠帝 。 惠帝 不理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他駡藩台两句甚么东西,那藩臺没理会他,他就到处都拿这句话駡人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 老孙头 眯一眯左眼,并不理会这人的问话,在他看来,这是不必回答的。”
    (7).主意;办法。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四折:“只等孩儿到来,自有个理会。”《水浒传》第十三回:“夫人不必挂心, 世杰 自有理会。”《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又不则声。 朱源 到没个理会,只得自斟自饮。”

基本含义

  • 关心、注意、重视

详细解释

  • 理会指对某人或某事给予关心、注意、重视。它强调在处理事务中要懂得体察他人的需要,不可轻视或忽略他人的感受。

使用场景

  • 理会常用于提醒人们要关心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尤其在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可以用于劝告他人在工作、学习、家庭生活中要关心他人的感受,增进和谐关系。

故事起源

  • 理会一词源于《论语·子罕篇》中的一句话:“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意为子罕说:“利”这个词,意味着要命令和仁爱。这句话中的“命”即理会的意思。后来,理会逐渐演变成表示关心、注意、重视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动词“理”和宾语“会”组成。

例句

  • 1.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总是能理会别人的困难。2.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理会员工的需求,给予合理的关怀和支持。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理会”这个词的发音与“离会”相似,离会意味着分别,而理会则是相反的意思,表示关心、注意、重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相关的成语,如“关心备至”、“体贴入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理会同学们的感受,不要欺负别人。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理会同学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3. 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理会父母的期望,努力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理会室友的生活习惯,互相尊重。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要理会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