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隳放在词典中的解释
huīfàng

隳放

拼音huī fàng

注音ㄏㄨㄟ ㄈㄤ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罢官放逐。《宋书·徐湛之传》:“﹝臣﹞显居官次,垢秽朝班,厚颜何地,可以自处。乞蒙隳放,伏待鈇鑕。”

基本含义

  • 指摧毁、破坏,将原本有序的事物彻底打乱或毁灭。

详细解释

  • 隳放是由“隳”和“放”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隳有破坏、毁坏的意思,放有散乱、打乱的意思。隳放形容事物被彻底打乱,无法恢复原状的状态。

使用场景

  • 隳放常用于形容战争、灾难等情况下的破坏和毁灭,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论对某种秩序或局面的彻底破坏。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句话:“故项羽虽无道,犹隳放秦之法度。”意为即使项羽没有明确的法度,但他依然能够打破秦朝的法度秩序。这句话中的“隳放”就是指项羽对秦朝法度的彻底破坏。后来,人们引申出“隳放”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其他方面的破坏和毁灭。

成语结构

  • 隳放是由两个单独的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在战争中,敌方的炮火把城市彻底隳放了。2. 这场洪水把农田的庄稼全部隳放了,农民们一片哀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东西被破坏得四分五裂的样子,这样就能够联想到“隳放”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破坏、毁灭相关的成语,如“破釜沉舟”、“覆水难收”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洪水来袭,房屋被隳放得一片狼藉。初中生:这个人的言论完全隳放了我们的讨论氛围。高中生:战争的破坏力是难以想象的,会把整个城市彻底隳放。

拆字解意

隳放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