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诘谪在词典中的解释
jiézhé

诘谪

拼音jié zhé

注音ㄐㄧㄝ ˊ ㄓ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审讯和罚罪。《宋书·王弘传》:“同伍犯法,无士人不罪之科,然每至詰謫,輒有请诉。”

基本含义

  • 指对别人的言论或行为进行严厉批评和责备。

详细解释

  • 诘谪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诘意为质问,质疑,谪意为责备,批评。诘谪指对别人的言论或行为进行严厉批评和责备,常用于质疑他人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或法律规范。

使用场景

  • 诘谪常用于讨论社会问题、道德行为、法律规范等场合,用来表达对他人言行的不满或不认同。也可以用于批评和指责他人的错误或不当行为。

故事起源

  • 诘谪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公元前573年,鲁国国君鲁哀公去世后,他的儿子鲁惠公继位。鲁哀公的弟弟鲁献公为了争夺王位,与鲁惠公发生争斗。当时鲁国的大夫公子纠对鲁献公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谴责,他说:“公子之诘谪,君子之讥讽也。”这就是诘谪这个成语的由来。

成语结构

  • 诘谪由两个汉字组成,前者“诘”为动词,后者“谪”为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对政府的不作为进行了诘谪。2. 他的言论遭到了众人的诘谪。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诘谪”这个成语:1. 关联记忆:将“诘”字与质疑、质问联系起来,将“谪”字与责备、批评联系起来,形成对立的意象。2. 动画记忆:想象一位正义的人站在高台上,对着一个错误的人进行严厉的质问和责备,形成一个动态的场景。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诘谪”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诘屈聱牙”、“诘责”等。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文章和新闻,了解社会问题、道德行为和法律规范等方面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同学们的迟到进行了诘谪。2. 初中生:他的不诚实行为遭到了同学们的诘谪。3. 高中生:对于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他进行了诘谪。4. 大学生:他对政府腐败问题进行了诘谪。5. 成年人:他对公司不公正的待遇进行了诘谪。

拆字解意

诘谪词语造句